近年來,中國門業穩定向前以「質量為王,創新為上」的多樣化產品形式促進了行業整體向上的發展在消費者市場上,門業品牌的整體形象得到穩步提升。
本次《門·鎖新時代》總裁俱樂部特邀金雙城董事長劉總、凱達董事長鄧總、波詩明陳總等共同探討門業企業的發展之道。
//
01·
非標門定制門的信息化建設
金雙城董事長劉總(左)和上門網記者(右)
體系化的運營模式
隨著消費升級,信息化建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當下,金雙城的劉總談到非標門定制門的信息化建設,已經有了顯著的效果。以金雙城自身企業發展來說,信息化的建設已經幫助企業形成了一個體系化的運營模式,將所有的日常業務都進行了一個數字化的改造。
打破傳統推進信息化的方式
在提及信息化建設為企業帶來的成效時,劉總表示,金雙城在推進信息化的進程中,打破了原來傳統推進信息化的方式,將信息應用從基層開始,從下往上,從點到面,從一線基層開始到管理層再到決策層的層層推進,使企業全體人員深入了解,避免一次性全部推進引發一些不必要的問題。信息化的建設實現了業務的透明化和數據化,對企業的管理層和決策層都有一個很明晰的指引作用。
工期縮短
從接單開始到排產、生產執行,最終產品入庫全過程的數據采集,幫助企業把這些信息作為一種數字資產,應用到運營過程中,大幅度提升了工期效率,把原來大概15天左右的工期縮短到了2~3天左右,讓企業直接在市場上有了一個非常積極的競爭優勢。
選擇符合企業發展的信息化模塊
在中小型定制企業都將推行信息化的趨勢里,劉總提醒了作為定制型的制造型企業,推進信息化建設就如同“選型”,目的和目標要非常明確。在推行的過程中更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,選擇符合企業發展的信息化模塊,不求最貴的最好的,只求最合適的。
//
02·
非標定制門標準化思維
凱達董事長鄧總(左)和上門網記者(右)
踐行「非標定制門標準化思維」
大力推進標準化工作,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,也是行業健康發展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,率先在非標門領域提出“非標門標準化”的凱達董事長鄧總在談到如何踐行「非標定制門標準化思維」中,以自身企業為例,分享了他的看法。
非標尺寸標準化
從尺寸的標準化著手,將非標尺寸標準化。比如說,以10公分作為一個標準來組合搭配,再將款式和工藝完全標準化,通過分線生產,大小范圍,單扇門一條線,雙開門一條線,鑄鋁門一條線等,細分小線,品種控制在一定范圍內,再加上企業配置款式,將其固化下來,實現最后生產幾乎每個工序都標準化。
創造產品的高性價比
通過信息化的高度整合,模塊疊加,提高效率,在基本上控制只增加工程標準的行為上,增加10~15%的成本,創造產品的高性價比,有助于更快的開拓市場。
“非標門標準化”發展模式
談到自身企業在“非標門標準化”發展模式下對未來市場的布局時,凱達董事長鄧總表示,這種模式規劃更應該是底層純標準化,用一定標準的個性非標,來基本滿足客戶的個性需求,同時要注重終端消費者,講究性價比,在現有模式下讓產線進一步加大,讓標準化更進一步,因為產線越多,相對這條產線的品種就會越少,高度的重視信息化,深化企業發展。
//
03·
入戶定制門顏值與可持續發展
波詩明董事長陳總(左)和上門網記者(右)
消費者的口碑宣傳
從消費群體來看,8090后成為行業消費者主力軍,這一消費群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,在選購產品時追求時尚、個性、簡約,同時也更重視消費體驗。表面涂料引領企業波詩明的陳總指出,企業一直的堅持得到了消費者的口碑宣傳,終其原因是「尊重消費者,深度發掘他們喜歡的東西,將產品呈現出來」。
企業產品
關于企業產品,陳總談到每一件產品的陳列都有屬于它的位置與顏值,就如同我們穿衣服一樣,有屬于他的氣質,顏色的搭配都要從設計著手;要注重產品的環保,它是一種社會責任,不僅是生產環節的環保,更要追求使用過程的環保,比如入戶使用時是否還有揮發物揮發出來這些都要注意。在應用場景下更要注重門的耐用性,作為門這個產品來講,它的使用范圍很廣,暴曬雨淋,海邊高原,有各種環境下的應用場景,必須在各種環境中都能應用。
社會責任感
在陳總看來,企業獲得更優的發展,首先離不開社會責任,做的每一種產品都應該懷著一種社會責任感去做。作為一個企業生存的基本應該是善,只有善才可以讓事業獲得更好的持續。其次是注重消費者的意見與從業人員的待遇,將心比心,換位思考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追求共同持續的發展下去。
一群人,一起走
相信《門·鎖新時代》總裁俱樂部干貨滿滿
成員間的交流與合作,也定會影響彼此
影響門鎖行業的發展,推動門鎖的再次騰飛